浙东匹夫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63章 参观磨镜子,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,浙东匹夫,天籁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的问题,李素始终解决不了,不如丢开。
趁着糜竺还没回来、在糜家做客这两天,不如暗中琢磨琢磨如何提升这个时代的研磨技术,到时候弄出“跟玻璃镜子一样清晰,但只是不够耐用”的改良银镜。
如此一来,不管是自己将来卖,还是把这个略微改良版的技术跟糜竺做交换筹码,都多一条备胎。
其实做交换筹码也不错,因为这种技术的改良度相比于旧产品不是非常大,只是质量上的提升。
用后世专利法术语来说,就是这种微创新算不上“发明”级别,只能算“实用新型”级别。
这种改良后的东西依然昂贵靡费,需要掌握有钱人渠道的大商人才玩得转。
李素自己单干的话,磨出来恐怕也卖不出多少销路。
草儿看他对着银镜怔怔发愣、偶尔摩挲,也觉得奇怪,贴上来轻声关心:“公子你怎么了?很想要这面镜子么?以公子的身份,真想要的话,家主一定会赠送的吧。”
李素这才微微回过神:“没有的事儿,我怎会稀罕区区一面镜子呢——不过对了,你知道这镜子是怎么磨的么?今日府上可有银匠要来磨镜?我一时好奇,想观摩一下银匠手法。”
李素也是发现,自己一个人瞎几把琢磨,也想不出什么对策来。
研磨工艺的微改良,虽然比造玻璃要难度低不少,也不是他一个缺乏技术想象力的前世文科生能随便想到的。
他上辈子估计连球磨机都没见过。
草儿听他忽然说想看磨镜子,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:“奴去为公子打听一二吧,今日好像没听说府上有镜子要磨呢。”
……
李素就这样瞎几把闲晃了一天。
随着这几日《孝义录》和别的文人之间传说的故事,在这朐县愈发扩散开来,糜家人也知道李素的咖位牌面,对这种“名士型官员”的饮食起居愈发礼遇有加,只是因为糜竺真不在家才不能见他。
对于李素想去城里瞎逛、顺便暗中观察一下糜家的产业,只要不涉及商业机密的,糜家人也不管他,随便看。
一天晃下来,李素也大致了解到,糜家如今果然是有不小的商船船队、河海贸易的。
朐县本就相当于后世连云港,这里的海港条件还是不错的,汉末时又有河流从这里入海,水路贸易非常发达,糜家这种一州首富,怎么可能不重视运费低廉的水运贸易呢。
只不过这个时代的海船跟内河船似乎并不区分,李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