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不拐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六十八章 任性操作,我收藏家的身份被村花曝光,铁不拐,天籁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虽然陈国良对其他的文物不甚了解,也不会鉴定真伪,但宣德炉的大名他还是听说过的。

刚才,他提起其中一个铜炉,就看到底部“大明宣德年制”的楷书款,很显然,这就是传说中的宣德炉。

“大呼小叫的,成何体统?”甄老开始教训学生。

然而,一个专家也看到香炉“大明宣德年制”的楷书款,同样是一句惊呼:“这是真的宣德炉吗?”

大家目光看向方醒,在这里,论鉴宝的能力,恐怕真没有一个人是方醒的对手。

袁韶华看了一会:“不好说,但感觉很像。起码,这个楷书款是没有问题的。真正的宣德炉,底款的‘德’字心上没有一横,当时有‘省一德’之称。”

“这韵味,感觉是明朝的。

不同时期的宣德炉在精度和质量上都有不同侧重点。

明炉重韵味,不管是整体或者细部的设计,都耐人寻味。明末清初的炉有拙朴的厚重感。雍正时期的炉线条柔和,而乾隆时的精炉工艺水平达到历史模仿最高点。”袁韶华补充道。

方醒也笑道:“具体是不是真正的宣德炉,我其实也不敢百分百肯定。

不过,它肯定是明朝制造的。根据我的家事记录,这两个炉子是跟《永乐大典》一起找回来的。”

《永乐大典》是在明末的时候收藏的,那说明宣德炉也肯定是明朝的产品。

“既然是明朝的,那肯定就是真的吧?”许晴对此并不了解。

袁韶华摇头:“不能这么说,宣德炉在明朝的时候就开始有人仿造。”

他告诉大家,为了牟取暴利,从明代宣德年间到民国时期,古玩商仿制宣德炉活动从未间断。

就在宣德炉停止制造后,部分主管“司铸之事“的官员,召集原来铸炉工匠,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。这些经过精心铸造的仿品可与真品媲美,专家权威也无法辨别。

正是这三四百年来的不断仿造,市面上的宣德炉多不胜数。

也就导致有宣德款识的铜香炉,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价格极低廉,远远比不上其它造型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价格。

“真正的宣德炉,只铸造出3000座香炉,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,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,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。”

这些宣德炉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。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,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它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重生之佣兵女王

葵小七

我只想吃利息

布下

秦时之我要做大将军

缘不易

我真的不是魔女

几人哀愁

被迫和豪门大佬联姻后

竹西木

我又轰动全球了

凉否